组织机构
通知公告
一图读懂 | 成都市“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”建设工作导引(试行)
摘 要:

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,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创造高品质生活、实施高效能治理,加快推进《关于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构建“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”试点方案》落地实践,市委社会工作部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联合编制了《成都市“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”建设工作导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工作导引》),重点立足实际操作层面,为市级部门、区(市)县、镇(街道)等各方面参与者提供参考。

基本概念

“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”

“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”是指立足街道、社区尺度,在步行(城市区域)或骑行(乡村区域)15分钟的空间范围,依托功能整合、空间复合的1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“N”个灵活散点布局在小区、楼宇、商圈、园区、厂区等地方的公共服务点,统筹配置党群服务、养老托育家政便民、健康服务、体育运动、文化休闲、就业创业市民教育、应急安全、绿色低碳等民生关切服务,优先和重点提供急需紧缺服务,逐步补齐其他服务,建设全龄全时、功能融合的城乡基本生活单元。

社区综合服务中心

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指通过规划、建设、管理、运营治理“一体化统筹推进”,实现社区内各类服务设施“一站式功能集成”的综合服务载体。既可为1个单独的社区综合体,也可为由距离相近的小型综合服务设施、党群服务中心及其他服务设施通过空间统筹、功能联动形成的“组团式”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集群。

主要内容

《工作导引》由四大重点板块构成,从规划层面到行动层面,针对“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”建设给出了具体实施路径。

总则

针对本导引适用范围、基本概念、总体思路进行说明。

目标愿景

以全体居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为最高衡量标准,提出住有安居、业有所成、学有优教、医有保障、弱有扶助、游有适境”七大目标愿景,针对性制定以目标为导向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引。

实施指引

聚焦落地落实,构建“三维"工作机制,实施“四步”行动计划、强化“三项”工作措施。

附件

包括了居民需求问卷表、经验做法总结、相关支持政策指引。

全龄全时覆盖

围绕各类人群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,从婴幼儿、儿童青少年、中青年、老年人和特殊需求群体全天24小时日常活动轨迹出发,兼顾上学、上班与节假日需求,统筹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,构建全龄友好的“家门口”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。

城市乡村融合

结合城市与乡村的资源禀赋与人群需求,以人口承载和需求满足为导向,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优质配置,鼓励相邻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,促进城乡公共服务融合,构建差异化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。

发展治理并重

以发展为内核、以治理为方法、以服务为导向,以智慧平台为支撑,坚持“五维并举、互融互促”“一核三治、共建共享”,在社区发展治理中以事聚人、聚人成事,鼓励多元主体协同共建,在推动城乡社区功能品质提升的同时,促进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能力提升,实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同频共振。

因地制宜引导

学习借鉴上海、南京等先发城市经验,总结提炼成都既有经验做法,立足自身资源禀赋、基础条件、人文特色等实际,因地制宜明确目标愿景与实施指引。综合考量城乡社区发展定位、资源禀赋不同和特色需求差别,针对城市区域和乡村区域(镇级、村级)按照“基础必配,按需选配”的逻辑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。



网站导航